枣庄凰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印刷萬象:大明通行寶鈔與活字印刷不搭界

2009-06-29 16:38 來源:金融時報 責編:任蓓

       【編者按銅活字印刷究竟起源于何時何地,一直是印刷史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我要印】銅活字印刷究竟起源于何時何地,一直是印刷史界爭論不休的問題。由于現存最早的銅活字印書《佛祖直指心體要節》是1377年高麗清州牧興德寺用“鑄字”印刷的,再加上朝鮮史料中還有其他關于“f鑄字”的零星記載,韓國學者便主張“銅活字”印刷技術是古代朝鮮人的發明。而中國學者認為,根據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北宋慶歷間(1041~1048)畢昇已發明了用膠泥燒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的技術,其技術說明詳細可靠,此后中國人還造出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與其他活字只是材質不同,技術原理是一樣的,而且古代中國鑄銅技術發達,不能排除在宋代已使用銅活字印刷的可能。在1997年前后,中韓兩國學者關于銅活字印刷發明權歸屬的爭論趨于激烈。在辯論中,中國學者潘吉星發現一個重要證據:中國古代在紙幣印刷中使用了“銅活字”。

       我國自北宋使用交子以來,南宋、金、元、明、清,各朝都曾發行流通紙幣,用銅版印刷而成。目前世人可見的古鈔版,宋代有三件殘版,分別是“千斯倉圖”鈔版(實物下落不明,傳有拓片)、“行在會子庫”版(銅質)和“關子”版(八塊一組,鉛質)。金代鈔版存世較多,連完整帶殘缺有十件以上;元、明、清三代,除了各有鈔版傳世外,還有紙幣實物保留下來。潘吉星發現,在金代鈔版上用來印刷“字料”、“字號”和官員花押的“字”是活動的。

       金代紙幣,除了鈔名、面額、賞格等內容外,還有兩處編號,右稱“某字料”,左稱“某字號”。“字料”、“字號”四個字是鑄在版面上的,但上面的編號“某”,需要按《千字文》的排序,不時更換文字,故在版上留有兩個空槽,以便換字。版面下方有若干處需要官員簽字畫押的地方,也留了空槽,以便隨不同的人更換花押印。上海博物館藏金“貞祐寶券五貫”鈔版,“字料”、“字號”上方及官員職名下方各可見一個空槽。有一張清人所拓“貞祐寶券五貫”版的拓片,“字料”的上方存有一“輶”字,表明在使用時這里確實是要安放活字的。潘吉星還認為南宋“行在會子庫”版上“第壹佰拾料”中的“壹佰拾”三字也是插入空槽的活字。在宋、金之后,元代鈔版上也留有這種空槽,而且紙幣上也印刷著《千字文》編就的“字料”、“字號”。潘吉星在他的《中國金屬活字印刷技術史》中得出結論說:“宋、金紙幣是銅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相結合的產物,而銅活字也隨紙幣的發行獲得長期的大規模應用。”“中國銅活字印刷技術至遲始自12世紀初,已不容質疑。”

       這個發現很重要,它把在印刷中使用活字的實物證據提早到宋金時期,而且把印鈔技術納入整個印刷技術中來考察,比僅根據書籍印刷的研究來得更加全面。但這項成果也有需要進一步細化之處,如鈔版上雖使用活字,尚未證明其材質就是銅的,這需要進一步的科學檢驗。又如在印刷版中使用“活字”,與“活字版”在概念上畢竟不能完全重合。人們討論的“銅活字”印刷,實際上是“銅活字排版”印刷,除了使用單個的銅字外,還有排版、固定、印刷后拆版再排等一系列技術環節,缺一則不可稱為活字版。因此,對銅鈔版中“使用活字”即等于“銅活字”印刷的觀點,還需要在原理方面多加說明,增強說服力。

       在上述結論基礎上,潘吉星又提出,11世紀初(北宋初年)已有銅活字印刷,理由是交子上已有編號系統;明代出現了用銅活字印鈔的高潮,證據則是大明寶鈔的鈔版。這兩個說法,前者缺少根據,后者則屬錯誤。因為北宋交子雖有編號,但無法證明是用活字并且是銅活字印上去的,它也可能是手寫或用印章鈐蓋的。如清后期發行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的《千字文》編號就是戳子鈐蓋上去的。大明寶鈔的問題則需要細說一下。

       明代的紙幣稱為大明通行寶鈔,仍用銅版印刷,但與金元已有所不同。

       它的票面上不再有“字料”、“字號”等編號,也沒有官員的簽押,全部都是一次鑄造好的固定內容,所以也沒有用來安放活字的空槽。但它的背面,有幾個編號性質的字,如民國間在南京明工部遺址出土、現保存于貴州博物館的“一貫”寶鈔鈔版,背面除4個短足外,中心還有“泉字”“三十號”五個編號文字。潘吉星將它們當做金元鈔版上的“字料”、“字號”,說“明初自1375年起所印發的6種面額的寶鈔,每張鈔幣背面都印有‘某字’、‘某某號’不同組合的幾個銅活字”。又說“所印銅活字為手書體,字體美觀”。實際上,明代寶鈔流傳到今天的不少,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國古鈔圖輯》就收錄了很多,其中兩種給出背面照片,均沒有什么“印出的銅活字”。那么,是不是這兩張鈔票漏印了呢?其實不然。大明寶鈔本身不帶編號,鈔版背面的號碼是鈔版自身的編號。國家一次鑄出多塊鈔版,分發到各地印刷,是要給它們編號登記的。

       “泉字三十號”還是其他什么號,鑄字也好,活字也好,都不是為印刷而設的,證據則非常直觀:從照片上看,這些字都是正字,若是印版,印出來的豈不是反字嗎?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木活字印刷 兩位大師榜上有名
       奧運帶動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熱
 
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術入選申遺名錄
 

分享到: 下一篇:印刷中如何實現兩次“壓痕工藝”一次完成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