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款3D打印用低溫熱塑性耗材研發成功
近日,英國考文垂一家公司Torc2研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打印用低溫熱塑性耗材。據悉,采用該材料3D打印的設備可在病人身上調整形狀以適應病人身體的變化。
據了解,該材料為熱塑性材料,在與人體體溫相應的溫度環境中呈現固態,而在溫度達到55℃的環境下則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該材料的最初設計目的是作為熟石膏護臂的替代性產品,但最后這種材料被用作了輔助治療腦癱患者、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的夾板或可變形下肢假肢的襯層。
由于使用該材料可讓機構節省購買夾板及同類產品的費用,這一材料吸引了英國國家健康服務中心的關注。Torc2也因此成為了第一個得到考文垂和沃里克郡創新項目組下屬考文垂委員會投資的中小型企業。
據悉,Torc2已為該材料申請了知識產權,同時英國的醫院未來也有望能用醫院自身的Torc產品系統來生產可變形的醫用設備。
新西蘭發射首枚3D打印運載火箭
不久前,新西蘭在其北島東海岸的瑪西亞半島發射了首枚運載火箭,雖然發射在進行到4分鐘時被迫終止,但實驗室方面稱,此次只是作為試驗發射,本次發射采集的各項數據將作為后續測試和研究的寶貴資料。
這枚輕型運載火箭名叫“Electron”,由美國火箭實驗室研發。為了最大限度的減輕火箭本身的重量,火箭發動機采用了3D打印制造。據了解,“Electron”的外殼主要由碳纖維構成,高17米,直徑1.2米,最多可負載225千克重量進入500千米高的太陽同步軌道。
據媒體報道,使用3D打印材料,使Electron的單次發射成本僅500萬美元,遠遠低于平均成本。值得一提的是,“Electron”的火箭發動機的制造周期僅為24小時。
近日,江蘇首座3D打印橋梁欄桿落戶南京
該橋梁欄桿由設計師完成設計圖紙后,用計算機模擬出三維立體建筑模型,再將數據傳輸到大型建筑專用3D打印機便科進行制造。
橋梁制造商表示,采用常規工藝進行橋梁建造需要耗時一個月以上,而利用3D打印技術,從設計到制造完成只需15天,節約了不少時間。而且采用3D打印制造的優勢在于其主材料除了水泥、石英砂以外,還加入了環保添加劑,相比傳統的建筑材料更加堅固,而且不存在揚塵問題,更加的綠色環保。
據了解,本次橋梁建設項目,作為南京危橋改造計劃的一部分,首次運用了3D打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