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语入门 1》敬语的关键:应该向哪个人表示敬意
敬语的关键是要判断“应该向哪个人表示敬意”,并相应地使用适当的敬语形式。
首先,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敬语:
◆敬语的三种类型
■尊敬语(尊敬語):
–动作、行为主体:自己以外
–方式:通过抬高动作、行为主体的表达方式表示敬意
■尊敬语(尊敬語):
–动作、行为主体:自己以外
–方式:通过抬高动作、行为主体的表达方式表示敬意
■谦让语(謙譲語):
–动作、行为主体:自己
–方式:通过放低自己的表达方式相对地表示敬意
■丁宁语(丁寧語):
–动作、行为主体:无
–方式:不通过抬高别人或放低自己的方式,对听话者表示敬意
「行く」的尊敬语是「いらっしゃる」,谦让语是「伺う」,但是如果你不能判断何时使用尊敬语的「いらっしゃる」,那就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除非你能判断“应该向哪个人表示敬意”,否则不可能正确使用敬语。那么,如何判断呢?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理解敬语系统。要理解敬语系统,首先要牢记以下三种情况模式。
情况模式1
■情况:
说话者是在和听话者说话
■登场人物:
-说话者
-听话者
情况模式2
■情况:
一个新的人物,“话题人物A”,出现在话题中(图中对白部分)
■登场人物:
-说话者
-听话者
-话题人物A
话题人物A是指实施动作或行为的人(动作或行为的主体),或具有的状态或属性(“若い人”、“静かな人”等)。
情况模式3
■情况:
另外一个新的人物,“话题人物B”,出现在话题中(图中对白部分)
■登场人物:
-说话者
-听话者
-话题人物A
-话题人物B
话题人物B是指被实施动作、行为的人(动作、行动的对象)。
要点
尊敬语、谦让语、丁宁语的区别取决于说话者向以下三者中的谁表示敬意:
-话题人物A
-话题人物B
-听话者
尊敬语、谦让语、丁宁语的区别取决于说话者向以下三者中的谁表示敬意:
-话题人物A
-话题人物B
-听话者
在下一篇文章中,将使用这种模式来具体说明细节。
コメント